將業務從傳統物理服務器遷移至云平臺,遠不止是數據的簡單搬運。它是一場涉及技術、流程和成本的全面變革。成功的遷移通常遵循以下六個關鍵階段:
這是最重要的一步,決定了整個遷移的成敗。
全面資產清點:厘清您現有的所有物理服務器、虛擬機、應用程序、數據庫以及它們之間的依賴關系。回答一個問題:“哪些應用在哪些服務器上運行,它們之間如何通信?”
確立遷移目標:明確為什么要遷移。是為了降低成本、提高可擴展性、增強業務連續性,還是為了獲得更先進的AI/大數據能力?目標將指導后續所有決策。
選擇合適的云模式與提供商:根據第一步的清點結果,決定每個應用適合哪種服務模式(IaaS, PaaS, SaaS)。同時,綜合評估各大云廠商(如阿里云、騰訊云、AWS等)在性能、成本、合規性、服務和支持方面的優劣。
成本分析與預算制定:利用云廠商提供的價格計算器,估算遷移后的月度/年度支出。理解云上的成本模型(按需付費、預留實例等)
云的優勢在于彈性與靈活,需要重新設計架構來利用這些優勢。
設計目標架構:不要簡單地將物理服務器“一對一”地映射為云虛擬機(這被稱為“直接遷移”)。思考如何利用負載均衡、自動擴展組、托管數據庫、對象存儲等服務,構建一個更 resilient(彈性)、高效且安全的架構。
制定安全與網絡策略:設計虛擬私有云(VPC)、子網劃分、安全組/防火墻規則。定義身份和訪問管理(IAM)策略,遵循“最小權限原則”。
制定災難恢復與備份方案:在云端設計備份策略和高可用架構,確保業務連續性水平遠超物理機時代。
在全面遷移前,必須進行小范圍驗證。
選擇試點應用:選擇一個非核心、相對簡單、易于遷移的應用作為第一個遷移對象。這有助于驗證遷移流程、架構設計和團隊協作。
搭建云環境:根據設計文檔,在云平臺上創建網絡、安全組、IAM用戶等基礎環境。
數據遷移策略:對于大規模數據,選擇離線傳輸(如通過物理設備郵寄)還是在線傳輸?制定數據同步計劃,以最小化停機時間。
進行試點遷移:執行試點應用的遷移,并完成全面的功能和性能測試。
基于試點經驗,開始分批遷移其他應用。
選擇遷移策略:常見策略有:
直接遷移:最快,但無法充分發揮云優勢。
優化后遷移:先遷移到IaaS,再逐步利用云服務進行優化。
重構后遷移:修改應用代碼,使其原生適配云平臺(PaaS),收益最大但工作量也最大。
分批次遷移:將應用按依賴關系和重要性分組,制定詳細的遷移時間表,分批進行。通常遵循“先易后難,先非核心后核心”的原則。
執行與切換:采用如“藍綠部署”或“金絲雀發布”等技術,在保證業務平穩的前提下進行切割。制定詳細的回滾計劃,以便在出現問題時能快速恢復至原有環境。
遷移完成不代表項目結束。
全面測試:進行包括功能、性能、負載、安全在內的全方位測試,確保應用在新環境中正常運行且表現符合預期。
性能調優:根據測試結果,對云資源配置(如CPU、內存)和架構進行微調,以實現最佳性價比。
成本優化:監控云資源使用情況,識別并消除資源浪費(如閑置的虛擬機),考慮購買預留實例以節約成本。
云端運維與傳統運維模式不同,需要新的技能和工具。
建立云運維體系:建立監控、告警、日志管理和自動化運維流程。
團隊培訓與知識轉移:確保您的運維和開發團隊掌握新的云平臺技能和最佳實踐。
建立云治理框架:制定政策,對成本、安全、合規和資源創建進行持續的管控和優化。
Copyright ? 2013-2020. All Rights Reserved. 恒訊科技 深圳市恒訊科技有限公司 粵ICP備20052954號 IDC證:B1-20230800.移動站


